林建華 北京大學校長
一所偉大的學校,從來都是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北大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北大人就是這樣一群有擔當?shù)娜恕?/p>
改革開放近40年,北大的發(fā)展舉世矚目。北大的未來,基于歷史的積淀,更取決于我們今天的選擇。
學者就是大學
大學是學術機構,學者是大學的基礎,只有把學者的創(chuàng)造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才能辦好大學。校長不能僅靠命令,要通過理念和價值觀,凝聚大家的共識;通過章程和制度,規(guī)范大家的行為,這是學術領導的基本方式。
有一個同行,曾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校長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我說,兩件事情最重要:一是聘任最具潛力的學者,營造環(huán)境,讓他們成長為最好的學者,成為學高身正的老師;二是吸引最具潛力的學生,營造環(huán)境,讓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
十幾年前,還是在擔任常務副校長的時候,我聽說一位在美國任教的青年學者回國探親,就與時任的化學院院長一起,來到沂蒙山區(qū)——這位青年學者的老家,看望并真誠地邀請他到北大工作。后來,這位學者到了北大,學術做得非常好。他就是現(xiàn)任化學院院長的高毅勤教授。
辦大學要靠學者。學者的水準就是大學的水準;學者的精神就是大學的精神,學者的人格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品行素養(yǎng)。辦大學選對人、選準人是很重要的,這要用心、用腦、用情。
只有“近者悅”,才能“遠者來”。一個科研單位的學術視野、環(huán)境氛圍和政治生態(tài),都會影響學者的發(fā)展和前途。環(huán)境不好,再好的學術苗子,也會凋零,也會長歪。
我們有責任提供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大家無后顧之憂;有責任營造寬松自由、團結和諧和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使大家潛心學問、專心教學;有責任關心、愛護和指導青年學者,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成長;有責任建設好的跨學科生態(tài),激勵大家超越局限、超越自己,開辟新領域、挑戰(zhàn)新前沿。還有責任建章立制、嚴格管理,營造風清氣正的校風學風。
北大的學術環(huán)境是得到公認的。去年,北大有兩位教師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有一位當選為美國工程院的院士,還有一位當選了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另外還有一批教師獲得了重要的國際學術獎項。在過去三屆的院士評選中,北大一共有18位教師當選了兩院院士,這在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學術成就未來
我們處在一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是國家大局,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責任,也是北大難得的歷史發(fā)展機遇。我們應當堅定方向,凝心聚力,把北大建設好,使北大真正成為一所偉大的學校。
學科布局定義了大學。一所卓越的大學一定要使自己的學術研究始終處于學術發(fā)展的最前沿?!皳駜?yōu)扶重”當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過度沉湎于已有的基礎,不思進取,可能有一天會突然發(fā)現(xiàn),過去的基礎已遠離學科前沿,過去的投入已成為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
以交叉學科為重點是北大一直堅持的學科建設方針,目的就是鼓勵大家著眼前瞻布局,開展最前沿的學術研究。事實上,在科學與技術快速轉化和融合的今天,只有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中國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北大才能真正引領未來,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只有培養(yǎng)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yǎng)是我們的核心使命。北大的教育一定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的人才需求。我們不應當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而應當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勇敢地擁抱新技術、迎接新世界的挑戰(zhàn)。
求真求實的學術精神是大學精神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術界的具體體現(xiàn)。鄧小南老師講的一段話發(fā)人深省,她說:“我們的學術應當是有思想的學術,我們的思想應當是有學術的思想?!眻猿诌@樣的學術追求,北大就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新思想、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就能夠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引領未來的人”,就能夠為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校史館的大廳里,記載有李大釗先生在北大建校25周年時講過的一段話。他說:“只有學術上的發(fā)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這是前輩的教誨,是北大的使命,也是北大的未來。
矛盾是進步的陣痛
過去幾十年,北大的發(fā)展很快、成績很大,我們都感到非常自豪。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問題和不足,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困難。我們的主要問題是管理上的松、軟、散,致使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封閉僵化、小集團利益滋生蔓延,這會傷害學校的學術環(huán)境、文化氛圍和政治生態(tài),影響學校的發(fā)展。
有問題、有矛盾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面對。如果我們用樂觀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這些矛盾,矛盾就是變革的愿望和要求。若革故鼎新,解決了矛盾,學校就前進了一步。如果用悲觀和靜止的觀點看待矛盾,矛盾就是對變化的恐懼和回避。若因循守舊,矛盾反而會積累、激化,學校就會停滯甚至倒退。
魯迅先生曾講:“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雖然很中了許多暗箭,背了許多謠言;教授和學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換了,而那向上的精神還是始終一貫,不見得弛懈。自然,偶爾也免不了有些很想勒轉馬頭的,可是這也無傷大體,‘萬眾一心’,原不過是書本上的冠冕話?!濒斞赶壬倪@番話,雖然過了許多年,依然還是那么深刻和耐人尋味。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存在多大的矛盾,都只不過是前進路上的陣痛而已,北大總會往前走。北大永遠要做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北大人永遠要做偉大學校的創(chuàng)造者和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