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所大學,他的學生中有在海上執(zhí)行任務的戰(zhàn)士,有日日奔走在田間地頭的“新型農民”,還有生活不便的殘疾人。他們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它就是國家開放大學。
王亞濤是和平方舟醫(yī)院船上的一名士官,也是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2016級行政管理專業(yè)的一名普通本科生。2018年6月,他隨和平方舟醫(yī)院船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遠赴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執(zhí)行人道主義醫(yī)療服務。在漫漫大海上,他提交了本科畢業(yè)論文,并通過遠程網絡完成了論文答辯,如期畢業(yè),拿到了學士學位。
“這是一所真正敞開大門、沒有圍墻的大學,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夢想,就有機會。”王亞濤說。
這所“敞開大門”的大學,如今已經開辦了40年,它伴著改革開放的號角,見證著我國教育事業(yè)踏實走過的每一步。
楊振寧曾為電大授課
時鐘撥回到40年前。1979年,國家開放大學由鄧小平同志倡導并批示創(chuàng)辦,那時,它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簡稱電大),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張群玉回憶,電大創(chuàng)辦之初只有電子、機械兩類專業(yè),還有數理化的基礎課程?!耙囵B(yǎng)國家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專業(yè)設置不能窄。于是,我們走訪工廠企業(yè),了解國家實際需要,陸續(xù)建設了文科、理科、工科、經濟類、化學、管理等12個專業(yè)?!?/p>
1981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普通大學培養(yǎng)的經濟類人才供不應求?!斑@時,我們找到用人單位一起來辦,很多部委非常支持,經過兩年的籌備,1983年,電大經濟類專業(yè)第一次招生,共招收20多萬名學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到1983年,經濟類大學生全國僅畢業(yè)了15萬名,當時全國的國營企事業(yè)單位40余萬家,一個單位分配一名學生都不夠,我們一次就招收20多萬名,大家心里都非常高興。電大教學管理嚴格,這批學生畢業(yè)后,為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張群玉告訴記者。
學生多,并不意味著管理的松懈。老電大人都記得當年考試的“艱難”,“寬進嚴出”是電大的特色,“混日子等畢業(yè)”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先生也不會讓你通過的?!痹醒霃V播電視大學副教授蔡樞說,“延請名師、嚴師,是電大教學的傳統(tǒng),大名鼎鼎的楊振寧、戴逸等先生,都曾為電大授過課?!?/p>
蔡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電大的教材都是由業(yè)內知名專家編寫的。其中,《大學物理》的編寫者是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椿。李椿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物理教學的會議之后,為電大物理教研室列出了十幾個專題,每個專題都請到當時的權威專家授課。但是在最后一個專題上,大家犯了難,那就是“粒子物理”專題。“這根大梁誰來挑?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葛墨林推薦了楊振寧先生。1994年5月,我鼓起勇氣給楊先生寫了封信,說明請求,6月初,就接到楊先生的回信。令我驚喜的是,我同時接到了楊先生從香港中文大學打來的電話,他表示,1995年1月初他會來到北京,參加一個學術獎項的評審會,屆時他會抽出時間針對這個專題為電大學生授課?!辈虡谢貞洝?/p>
在授課過程中,楊振寧講到了鄧稼先院士和于敏院士的歷史性貢獻,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楊振寧最終講的‘對稱與近代物理’比最初他們擬定的‘粒子物理’層次更高、更前沿?!辈虡谢貞?。
開在田間地頭的“農民大學”
時鐘再撥回到7年前。2012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更名,成為“國家開放大學”。“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正是“開放”的奧義,把“大學辦在社會中,哪里有需要,開放大學就辦在哪里?!眹议_放大學黨委書記楊志堅這樣形容這所大學。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古沖村黨支部書記龍四清已經50多歲了。2017年,她拿到了農村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大專文憑。通過電大教師的授課,她提高了知識水平,拓寬了視野,帶領村民種植的柑橘年總產值近8000萬元,被評為“全國十佳農產品”。古沖村也由貧困村一躍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致力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fā)揮開放大學系統(tǒng)辦學優(yōu)勢,惠及廣大農民和落后地區(qū),多措并舉帶動教育精準扶貧,強化高等教育供給和服務,實現農民大學生的就地化培養(yǎng)。十幾年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為全國各地農村貧困地區(qū)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普遍贊譽?!睏钪緢愿嬖V記者,“截至2018年年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共開設7大科類23個本??茖I(yè),開設課程133門,累計招生67萬余人,畢業(yè)40萬余人。根據農村的特點,我們通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手段,緊貼實際打造田間課堂,設置種植、養(yǎng)殖、管理、服務等課程,內容符合農村社會、經濟、生產的實際知識需求和新型職業(yè)農民的培養(yǎng)需要。農民大學生注冊入學,不轉戶口,就地上學,自主學習,累計學分,修滿規(guī)定學分即可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p>
記者了解到,通過這個項目畢業(yè)的大學生中,有村干部、農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致富能手、養(yǎng)殖大戶,還有生態(tài)園區(qū)的普通員工。楊志堅表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實施以來,國家開放大學對每一名農民大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形成了面向農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務的普惠性制度安排,并將各地教育扶貧項目與貧困家庭精準對接。
特別關注農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需求
除了扎根基層、扎根農村,如今的國家開放大學還把教育送到了邊遠、少數民族地區(qū)。
2017年9月,國家開放大學“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西藏大學共建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分部,成為國家開放大學的第45個分部。目前,西藏分部在西藏設立了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等5個學習中心,先后開設了漢語言文學、會計學、行政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yè)及護理學、現代文員等5個??茖I(yè),累計招生12208人,畢業(yè)7076人。
哪里有需要,學校就辦在哪里。國家開放大學還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是生活不便的殘疾人群體。2009年,國家級殘疾人游泳運動員楊博尊進入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天津學院學習。楊志堅介紹,天津學院專門為他制定了一套學習方案,楊博尊在每天游泳訓練之余堅持3個小時的英語學習,“以耳代目”的學習方式并沒有讓他感到語言學習的枯燥,而是培養(yǎng)了他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上,楊博尊用流利的英語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及英國BBC廣播公司等國內外媒體的采訪,贏得一致好評。而他,也是唯一一位直接用英語接受采訪的中國運動員。
在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蓮花北社區(qū),因高燒導致癱瘓的巫妙春是社區(qū)康復站站長,也是殘疾人義工隊隊長。2001年,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深圳學院與深圳市殘聯率先聯合舉辦殘疾人遠程教育大專班,巫妙春成為第一批電子商務班學生。通過三年的遠程學習,她完成了全部16門課程的學習,并獲得了“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榮譽稱號。在她的帶領下,社區(qū)里身患殘疾的居民自發(fā)組織起來,成立康復站、互助組,生活越來越美好。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像這樣的國家開放大學學生還有很多,無論你在茫茫大海,還是邊遠山區(qū),也無論你有多少困難,只要你有學習的需求,只要你愿意為之努力,就能看到希望。
“國家開放大學特別關注廣大基層、農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育需求,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教育公平,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應有貢獻。在國家開放大學380萬名在校生中,農民大學生20萬名,部隊士官學生12萬名,少數民族學生27萬名,殘疾人大學生6000名;70%的學生來自基層,55%的學生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睏钪緢赃@樣總結。40年的砥礪前行,國家開放大學交出了一份國家和社會滿意的成績單。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