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苦苦備戰(zhàn)終“上岸”,卻可能面臨“流浪”校外的境遇。
近日,“研究生多到無宿舍可住”的話題沖上熱搜。不少網(wǎng)友紛紛表示“以后報學校要考慮包不包住了”、“讀研的成本又要變高了”。從非全日制到全日制專碩,“不予安排住宿”的人群范圍逐漸擴大,高校研究生宿舍“容量”告急。
不過,隨著國家發(fā)改委、教育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新建一批學生宿舍,鼓勵新建宿舍參照本科生四人間、碩士研究生兩人間、博士研究生單人間的標準規(guī)劃建設等11條政策措施。研究生為“住哪”發(fā)愁的問題,有望解決了。
包住,不再是大學“標配”
高校宿舍緊張,為何研究生住宿首當其沖?
過去十年,我國考研報名人數(shù)呈直線式不斷攀升,特別是2022年報考人數(shù),較之2021年陡增整整80萬人,2023年則增至474萬人,雖然2024年報名人數(shù)有所回落,但考研這股熱潮并未熄滅??佳袌竺馃岬耐瑫r,研究生擴招的步伐也沒有停下。研究生錄取人數(shù)從2012年的52.13萬人發(fā)展到2022年的124.25萬人,據(jù)教育部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在學研究生人數(shù)已達365萬。
多年來研究生擴招的增量,讓高校原有的研究生比例和對應配置被打破,而且,本科生寢室往往4人、6人甚至更多人同處一間;而研究生寢室大多2到4人一間,有的博士研究生甚至可住單間,導致高校宿舍連年“滿員”。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已在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不予安排住宿。
復旦大學也從2019級開始,便不再安排專業(yè)學位碩士生在校內住宿,學校協(xié)同相關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資源,協(xié)助全日制學生以社會化方式解決住宿需求。南京大學同樣不為專碩提供校內住宿,但會給予全日制專碩適當?shù)慕煌ㄑa貼。
縮短住宿時間、“清理”延期超期研究生,成為部分高校緩解住宿壓力的辦法。例如華中科技大學僅為全日制非定向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提供第一年校內住宿,后續(xù)由各院系和實習實踐單位協(xié)調解決。華東師范大學在招生簡章中明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基本學習年限(學制)內,原則上由學校提供住宿,超過基本學習年限(學制)者,學校不再提供住宿。
有高校對全日制碩士生實行自愿申請制,通過拼網(wǎng)速、手速來“搶”宿舍。例如湖南大學實行申請制,學校根據(jù)現(xiàn)有的宿舍資源,在一定范圍內提供房源給新生選擇。
圖源:某高校2024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除“抽簽”、“搖號”等宿舍分配方式外,還有高校限定本地戶籍的學生申請宿舍,把更多資源留給了外地生源。某北京“雙一流”高校在2024年招生簡章中提到,2024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中,北京生源不安排住宿。
住宿,不該成為讀研“負擔”
高校宿舍資源緊張的背后,折射出研究生規(guī)模不斷擴張后,教育資源緊張的隱憂。
對于高校來說,新建校舍的速度很難與招生擴張同頻。據(jù)此前報道,自1999年起,全國高校開始擴建校區(qū),為學生提供新的教室和宿舍。2010年后,高校基礎建設逐漸完善,校舍建設力度也因此放緩。華南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應密曾分析,2000-2019年間,高校校舍建筑面積平均增幅僅為3.35%,這一數(shù)據(jù)低于研究生擴招人數(shù)的年平均增長率12.60%。
而對于學生來說,是撲面而來的住宿壓力,大幅上漲的讀研成本,尤其不少不提供住宿的高校位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租金壓力大。如果學校周邊房源緊張,學生可能還要尋求距離更遠的住處,上學需要花費的時間和交通費用增加,便捷程度陡然下降,甚至還會有安全顧慮。
圖源:微博
面對宿舍資源緊張的問題,2023年以來,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在原校區(qū)內新建學生宿舍,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啟動新校區(qū)建設。其中,河海大學于去年啟用了常州新校區(qū),規(guī)劃全日制本碩博在校生約15000人。
改建舊校區(qū)、拓展校外住宿資源、租賃中學大專宿舍也成為高校緩解房源不足的應對措施。湖南科技大學雨湖校區(qū)于2022年9月正式恢復辦學,部分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入住。西南交通大學則通過暫時使用學校學術交流中心和租用附近商家公寓樓、啟動校內學生宿舍樓改擴建工程等,用于解決研究生宿舍缺口。
除了緩解宿舍供給缺口,從“量”上解決住宿問題外,如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住宿條件,也成為近年來高校和學生關注的焦點。
在2023年軟科中國大學生滿意度調查中,南方科技大學以92.2%的比例獲得本校學子的高度認可,在中國高校宿舍條件方面斷層第一。廈門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緊隨其后,超過75%的學生對學校的宿舍條件表示滿意。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超過70%的學生對學校的宿舍條件感到滿意。值得注意的是,鄭州西亞斯學院是該項目上,滿意度進入前20的唯一一所民辦高校,66.4%的學生感到滿意。
解決好學生住宿問題難以一蹴而就,也不能完全依賴高校的一己之力。為此,1月18日印發(fā)的《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兩種解決方向。一是新建一批學生宿舍,如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學生宿舍拆除后原址新建;二是改造提升存量宿舍資源。如鼓勵高校通過購買、租賃學校周邊的人才公寓、商住樓等社會用房,補充宿舍資源。
對于暫時無房可住的研究生,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教授姜耀東提出,采取經(jīng)濟援助、獎學金、住宿補貼等措施,為學校沒有提供宿舍,且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提供支持,已刻不容緩。
寫在最后
一邊是“流浪校外”的學生,一邊是努力尋找“萬全之策”的高校,或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擴招和高校資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如何妥善安排各類資源,幫助學生安心求學,也是高校需要好好思考的一課,也祝即將參加考研復試的2024考研人,順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