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官網(wǎng)發(fā)布了最新申報指南。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公司出資,公益屬性、獨立運營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該項目旨在長期穩(wěn)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專注自由探索,實現(xiàn)“從0到1”的原始創(chuàng)新?!靶禄芯繂T項目”重在“選人不選項目”,支持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家開展探索性與風險性強的基礎研究,期待科學家提出重要科學問題、開拓學科前沿、推動原創(chuàng)突破。
項目設置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與醫(yī)學科學(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兩個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其中,物質科學包含物理、化學和沒有立即產(chǎn)業(yè)化可能的理論計算機領域。資助金額為: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人/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人/年,連續(xù)資助5年。資助期滿后如通過評估,可獲得續(xù)期資助。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計劃資助60人。
申報時間
申報啟動時間為2022年7月1日,截止時間為2022年9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
申報方式
項目申報包括機構提名和自由申報兩種方式;
申報網(wǎng)址:
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
申報條件
1.申報時未滿55周歲(即1967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擔任博士生導師5年以上;
3.在中國內(nèi)地或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國籍不限);
4.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時間不少于9個月;
5.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jīng)歷并仍處于研究一線;
6.未申報2022年度“科學探索獎”。
細分領域
1.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包括:代數(shù)與數(shù)論、幾何與拓撲、分析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tǒng)、概率統(tǒng)計、計算數(shù)學、數(shù)據(jù)科學與運籌學、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聲學、光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調控、天體物理、力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分析化學、理論與計算化學、化學生物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及其他。
2.生物與醫(yī)學科學包括: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與計算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神經(jīng)生物學和認知心理、分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與作物學、動物學、生態(tài)學、基礎醫(yī)學、藥學及其他。
申報材料
1.個人基本信息;
2.教育經(jīng)歷、工作經(jīng)歷;
3.學術成就;
4.學術活動與任職、榮譽和獎勵;
5.過去10年的5篇論文代表作、論文創(chuàng)新點及個人主要貢獻;
6.過去10年的論文列表;
7.在研項目;
8.未來研究計劃。
評審
1.“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將組織國內(nèi)外評審專家開展評審;
2.資助名單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布,具體公布時間以新基石官網(wǎng)的通知為準。
注意事項
1.申報材料中不得出現(xiàn)任何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含有涉密信息、敏感信息的內(nèi)容;申報人應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嚴禁抄襲剽竊或弄虛作假;
2.涉及科研倫理與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的項目申報,申報人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倫理準則。
關于項目更多信息,如常見問題解答(FAQ),請查看項目官網(wǎng)。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秘書處
2022年7月
常見問題解答
申報條件
1.申報人需符合哪些條件?
申報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所有條件:
(1) 申報時未滿55周歲(即1967年7月1日(含)之后出生);
(2) 擔任博士生導師5年以上;
(3) 在中國內(nèi)地或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國籍不限);
(4) 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時間不少于9個月;
(5)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jīng)歷并仍處于研究一線;
(6) 未申報2022年度“科學探索獎”。
2.擔任博士生導師5年以上如何界定?
申報人需在2017年7月1日前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1) 如果申報人所在機構有博士生導師聘任文件/通知,以文件/通知顯示的聘任時間為準;
(2) 如果所在機構沒有正式的博士生導師聘任文件/通知,以第一次招收博士生的時間為準;
(3) 如果博士生導師資格有斷聘的情況,以第一次獲聘的時間為準。
3.“在中國內(nèi)地或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申報人需在2022年7月1日前在中國內(nèi)地或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且與境外機構沒有正式聘用關系。
4.在企業(yè)工作的科研人員是否可以申報?
不可以,本項目專注支持在非營利機構工作的科研人員。
5.“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和“科學探索獎”有互斥關系嗎?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和“科學探索獎”有互斥關系。
(1) 同一年度,符合條件的申報人只能申報“科學探索獎”或“新基石研究員項目”,不得同時申報兩個項目。
(2) “科學探索獎”往屆獲獎人可以申報“新基石研究員項目”。
(3)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獲資助者不得申報“科學探索獎”。
申報方式
1.申報有哪些方式?
申報包括機構提名和自由申報兩種方式。
(1) 機構提名:由受邀提名機構自行組織遴選和提名。
(2) 自由申報:申報人無需取得所在機構批準或認可。
兩種申報方式,均需申報人在項目官網(wǎng)注冊并申報,要求提交的申報材料一致。
申報人只要有申報意向,即可注冊、申報,無需等待機構提名。如果獲得機構提名,將由機構告知。如果沒有獲得提名,也不影響自由申報。
2.自由申報后又被提名,是否需重新申報?
不需要。被機構提名的申報人,將會在申報系統(tǒng)中進行標識,無需重復提交申報材料。
3.和自由申報相比,機構提名渠道是否更具優(yōu)勢?
在評審過程中,評委將對兩種方式的申報人一視同仁,對每一份申報材料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審。
申報材料
1.申報需填寫哪些內(nèi)容?
(1) 個人基本信息:姓名、常用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當前工作機構信息等。
(2) 教育經(jīng)歷、工作經(jīng)歷。
(3) 學術成就。
(4) 學術活動與任職、榮譽和獎勵。
(5) 過去10年的5篇論文代表作、論文創(chuàng)新點及個人主要貢獻。
(6) 過去10年的論文列表。
(7) 在研項目。
(8) 未來研究計劃。
2.只能選擇最近10年的論文代表作嗎?
是的。申報人應提供最近10年(2012年以來)發(fā)表的代表性論文。截至2022年7月1日,已發(fā)表、正式錄用或存放在預印本服務器(如BioRxiv)中的論文均可。
3.在研項目的要求是什么?
指由申報人主持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仍在進行中的科研項目。
4.未來研究計劃是否有字數(shù)限制?圖表是否算在字數(shù)限制中?
字數(shù)有限制。未來研究計劃不超過3000字,可在正文中插入不超過1頁的圖表。圖表和關鍵參考文獻不計入字數(shù)限制。
5.使用什么語言填寫申報材料?
中文或者英文均可。若選擇中文,部分關鍵內(nèi)容需要中英文雙語填寫。
6.是否需要提供推薦信?
申報時無須提供推薦信。
7.申報材料提交后能否修改?
可以。在申報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24時(北京時間))前,申報人都可以登錄申報系統(tǒng)進行修改,以最后一次提交的材料為準。
8.未來研究計劃是否有模板?
沒有。請申報人根據(jù)自己的習慣撰寫未來研究計劃。
9.學科交叉研究的范圍如何界定?
指與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與醫(yī)學科學(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相關的學科交叉研究,不局限于這兩個領域之間的交叉研究。
評審
1.如何遴選受資助人?
申報結束后,“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將組織國內(nèi)外評審專家開展評審。
2.評審的回避原則是什么?
評審將采取嚴格的回避原則,保障評審過程的客觀公正。所有參與評審的專家須主動披露與評審對象的利益關系情況。
3.是否會對申報人反饋評審意見?
不會。
資助
1.2022年計劃資助多少人?名額在各領域中如何分配?
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計劃資助不超過60人,在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與醫(yī)學科學(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兩個領域酌情分配名額,并將分配一定比例的名額支持學科交叉研究。
2.項目資助金額是多少?
資助金額分別為: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人/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人/年,連續(xù)資助5年。5年資助期滿后,如通過評估,可獲得續(xù)期資助。 由科學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決定申報人的研究屬于實驗類還是理論類。
3.如果成為“新基石研究員”,可以繼續(xù)接受政府的科研資助嗎?
可以。
4.如果成為“新基石研究員”,可以繼續(xù)接受企業(yè)委托或咨詢課題嗎?
從新基石研究員資助期開始,不得接受任何新的企業(yè)委托或咨詢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