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理工大學消息,10月18日上午,成都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報告廳召開教師干部大會,宣布省委、省政府關于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的任免決定:劉清友任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許強任成都理工大學校長;龔灝不再擔任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常委職務。
劉清友,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重慶開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鉆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教育部第八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儀器及力學類專業(yè)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并負責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1986年畢業(yè)于西南石油大學石油礦場機械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yè)于重慶大學機械制造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yè)于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獲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6年7月起在西南石油大學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兼職學生班主任、支部副書記、教研室主任、機械系副主任、鉆頭實驗室主任、機電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研究生部主任。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任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任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18年12月起,任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長期圍繞我國油氣高效開采對鉆采裝備高效率、長壽命、輕量化和智能化等關鍵技術難題開展系統研究,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0余項。發(fā)表論文180余篇(第一作者113篇),授權發(fā)明專利57件(國際專利9件),出版專著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集體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獲國家首屆“創(chuàng)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2017年、2019年院士增選均進入第二輪評審有效候選人(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
許強,男,漢族,1968年6月出生,四川南江人,九三學社社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成都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yè)本科學習,1992年7月至1994年7月在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習,1994年7至1997年7月在成都理工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yè)學習,獲博士學位。1997年7月起在成都理工學院任教,2002年1月擔任成都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4年1月擔任成都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2014年3月擔任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常務副主任,2019年5月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2022年4月起擔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地質災害防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重點項目、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等科研項目6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其中SCI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3部,授權發(fā)明專利20余項,作為核心成員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第2、第7)、二等獎1項(第1),省部級和國家一級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二等獎4項。專長于滑坡災害成因機理、早期識別、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曾作為國務院、自然資源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心專家參與我國數十起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科技成就與貢獻: (1)在水動力、強震致滑機理和滑坡高速遠程運動機理方面有重要理論創(chuàng)新,突破了多方面的傳統認識,為滑坡科學防治奠定了理論基礎。(2)構建的“三查”體系,破解了“隱患點在哪里”難題;提出的“過程預警”理論方法;破解了“災害何時發(fā)生”難題,使我國滑坡隱患識別與監(jiān)測預警處于世界領跑水平。(3)構建了滑坡應急處置與綜合防治成套技術方法,對數十處大型滑坡實施成功應急處置和治理。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先后獲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中國地質學會首批會士,國務院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土資源部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中國科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