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首頁 > 科研動態(tài)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我國學者牽頭開展人工牙釉質研究取得新突破
牙釉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天然生物材料,硬度僅比金剛石略低,具有出色的抗變形和抗振動損傷能力,其優(yōu)越的力學強度和韌性讓牙齒能夠自如地切割、研磨食物。

  牙釉質堅硬但無法再生,且結構復雜,如何修復一直是仿生領域的難題。近日,我國學者牽頭開展的人工牙釉質研究取得新突破,結構和性能與天然牙釉質相近的復合材料有望成為新一代牙齒修復材料。

  這項研究由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鄧旭亮教授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雷院士、郭林教授團隊及美國密歇根大學Nicholas A. Kotov教授合作,在類牙釉質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牙釉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天然生物材料,硬度僅比金剛石略低,具有出色的抗變形和抗振動損傷能力,其優(yōu)越的力學強度和韌性讓牙齒能夠自如地切割、研磨食物。然而,牙釉質無法再生,由于其結構復雜,修復牙釉質一直是仿生領域的一項艱巨挑戰(zhàn),難以獲得與天然釉質多級結構相同的大面積修復層,也難以復刻天然牙齒的各項性能。

  據(jù)悉,該研究設計了基于“納米結構單元的宏量合成及可控組裝”的多尺度類牙釉質復合材料合成路線,實現(xiàn)了與牙釉質結構相近的類牙釉質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通過復刻天然生物材料的多尺度分級結構,所設計的仿生復合材料保留了生物原型的結構復雜性,實現(xiàn)了高剛度、硬度、強度、粘彈性和韌性的結合,為人造牙釉質的宏觀組裝提供了一種新的工程設計方法和途徑。

  鄧旭亮介紹,多級次類牙釉質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可以通過改變其組分來調控,進而制備得到性能與天然牙齒接近的復合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與天然牙釉質相近的硬度和模量,能提供牙齒咀嚼所需的硬度和強度,也能夠保證不過度磨耗健康牙齒;優(yōu)于天然牙釉質的粘彈性和韌性,可以保證材料耐受更大的震動和沖擊力;該結構和性能與天然牙釉質相近的復合材料有望成為新一代牙齒修復材料。

  該研究以《多尺度構筑人工牙釉質》為題,于2022年2月在線發(fā)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lián)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